血栓與懷孕結果的關聯性

近幾年送子鳥透過建立動態三採,從植入前開始監控媽媽體內的免疫參數,判斷是否有免疫細胞錯誤攻擊胚胎,使後續無法順利懷孕的可能,透過給予適當的免疫藥物治療,以解決免疫不孕的問題。
我想諮詢
2025-02-13 2025-02-13
作者 Stacy

每對夫妻的求子過程都不相同,有人順遂、有人幾經波折。在這條漫漫求子長路上,生殖醫學領域持續努力的其中一個方向,是分析研究可能阻礙懷孕的變數,並試圖尋找解方。

近幾年送子鳥透過建立動態三採,從植入前開始監控媽媽體內的免疫參數,判斷是否有免疫細胞錯誤攻擊胚胎,使後續無法順利懷孕的可能,透過給予適當的免疫藥物治療,以解決免疫不孕的問題;也透過著床期急救,在胚胎植入後監控胚胎著床、發育狀況,再及時的調整藥物劑量改善媽媽子宮內環境,使胚胎著床後可以繼續順利發育長大。監測的參數中作為血栓指標的參數便是「D-dimer」。

什麼是D-dimer?

D-dimer是一種血液中的生物標誌,是當體內發生凝血時,纖維蛋白構成的凝血網絡結構,被分解後的產物,一般在臨床上用於評估體內是否存在凝血狀況、判斷血栓風險,如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和肺部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等疾病。

D-dimer跟懷孕結果有什麼關系?

過去有相關的文獻發表指出D-dimer與懷孕結果的相關性,2014年在 Journal of ovarian research上的發表,統計105個進行試管嬰兒植入的療程週期,收集胚胎植入前、後的D-dimer數值,發現有懷孕的人其植入前測得的D-dimer數值較沒懷孕的低,且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圖一),而植入後D-dimer數值同樣為有懷孕的人較低,但無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另一篇2022年發表於 American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的回顧性研究,統計433個試管嬰兒解凍胚胎植入週期,其植入前凝血檢驗相關參數,發現後續有活產的組別,其D-dimer及血小板(PLT)數值都比沒活產的組別來得低,而抗凝血III(AT III)數值則是活產的組別較未活產的組別高,且都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表一紅框處)。這兩篇文獻針對D-dimer有一致的結果:植入前測得D-dimer數值較低,後續有成功懷孕與活產的機率較高。

送子鳥也將院內資料做了相關的數據分析,收集2019年09月至2022年12月期間,927個三代試嬰兒管普拉斯植入週期的結果。依植入到正式放榜當天D-dimer數值的變化分為上升、不變、下降三組(圖二)。其中D-dimer下降或是不變的組別,在懷孕率、照到孕囊的比率、著床後有心跳的比率,以及持續懷孕率(懷孕≧14週),都比D-dimer上升的組別高。而D-dimer不變的組別中95%以上都是數值位於機器最低檢測極限的0.19,由此可判斷,當血栓受到良好控制(下降或不變的D-dimer)後續預期會有較好的懷孕結果。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與送子鳥院內數據:D-dimer是評估體內是否存在血栓的一種參數,也與是否成功懷孕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如果D-dimer數值偏高則血栓發生的風險增加,可能影響子宮內、胎盤或全身的血流狀況,因此較有可能發生著床失敗、寶寶生長發育較慢、胎死腹中等等的狀況。

因此,在植入前後監控D-dimer數值,若數值上升,會搭配抗凝血針劑的施打控制體內凝血狀況,並且持續監控,判斷凝血狀況是否得到控制,以及寶寶著床情況好不好,若不如預期則透過著床期急救,及時調整用藥方式,讓寶寶得以在著床後順利持續發育,希望最大程度的幫助因血栓問題無法成功活產的客戶能成功帶回健康的寶寶。

 

參考資料:

  1. Di Nisio M, Porreca E, Di Donato V, Tiboni GM.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D-dimer and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 Ovarian Res. 2014 May 22;7:58. doi: 10.1186/1757-2215-7-58. PMID: 24914407; PMCID: PMC4049404.
  2. Li, X, Zeng, C, Wu, P, Shang, J, Xue, Q. Predictive value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during freeze-thaw embryo transfer cycles. Am J Reprod Immunol. 2023; 90: 1–8.

*醫療行為需與醫師討論進行,本篇文章僅反映當時治療狀況與建議